登录|注册

奥迪推出品牌专属充电站 拓展在华高端电动出行生态系统

2022-11-05 20:32:33 来源:汽车之讯

  作为“奥迪中国积极2030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奥迪正式推出其品牌专属充电站。首批奥迪充电站将于今年年底前推出,进一步扩大其面向中国市场的高端生态系统。四环品牌的电动化攻势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奥迪推出品牌专属充电站 拓展在华高端电动出行生态系统

  “奥迪坚信,豪华不仅仅是汽车。除了产品,奥迪始终致力于为中国用户提供卓越的客户体验。品牌专属充电站是我们在这一领域的最新探索。”奥迪中国总裁温泽跃博士表示,“在电动汽车时代,客户不仅需要高端产品,还需要以充电为核心的全面高端生态系统。”

  通过奥迪App,所有奥迪纯电动汽车车主都可以在品牌专属充电站享受从搜索、预约到支付的一站式“即插即用”续费体验。首批奥迪充电站将于今年年底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商圈投入运营,未来将有更多城市落户。高端电动汽车的所有权和流量将成为选址的基础。

奥迪推出品牌专属充电站 拓展在华高端电动出行生态系统

  奥迪中国总裁温泽跃博士

  奥迪中国采购执行副总裁兼奥迪充电站项目负责人周雪莲女士表示:“随着奥迪充电台的推出,我们将为中国电动汽车客户带来更多便利。他们将有更多机会感受四环品牌引领绿色出行的进取魅力。”

  前瞻性布局:充分考虑未来车型的充电需求

  在2022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奥迪带来了其首款纯电动运动旗舰车型奥迪RS e-tron GT。该产品是电力四环品牌的技术先锋,将于今年年底与中国客户见面。同时,奥迪同步推出品牌专属充电站,旨在为客户带来丰富而全面的电动出行体验。

奥迪推出品牌专属充电站 拓展在华高端电动出行生态系统

  奥迪中国采购执行副总裁兼奥迪充电站项目负责人周雪莲女士

  到2022年底,奥迪将在中国市场推出总共六款纯电动汽车,包括奥迪e-tron、奥迪e-ron Sportback、奥迪RS e-tron GT、奥迪Q5 e-tron,奥迪Q4 e-tron和奥迪Q2L e-tron。未来三年,奥迪将为中国市场打造五款国产高端电动汽车,包括基于PPE豪华纯电动平台的新一代智能电动汽车。先进的新型奥迪充电站将满足未来奥迪e-tron系列的充电需求,包括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生产的PPE车型。新型PPE车型将根据中国用户的独特需求量身定制,具有超快充电技术、高里程数和新型电子架构。此外,基于MLB evo、MEB、J1、PPE等平台的纯电动汽车也可以在奥迪充电站享受充电服务。

  尖端技术:创造高端充电体验

  奥迪充电站采用先进的快速充电技术,功率高达360kW,最大电压1000V,最大电流400A,适合未来更快的充电。而且,充电站配备了定制的液冷终端,可以有效降低快速充电时的温度;直径仅为27mm的液冷枪线比传统的充电枪线更轻,操作更方便;枪线的长度也可以适应所有奥迪e-tron系列车型不同位置的充电插座需求。

  标志性设计:全球标准高端品牌体验

  基于最新的全球品牌设计语言,奥迪充电站的外观和氛围与奥迪在中国的最新展厅风格保持一致。高品质的材料和触感体现了四环品牌的奢华属性,创造了独特的品牌价值和客户体验。每一个设计细节都彰显着进取心,旨在为用户打造温馨、舒适、全方位的高端充电体验。

  数字升级:路线导航和奥迪应用程序

  所有奥迪充电站都将方便地集成到奥迪MMI导航系统中,因此用户可以轻松掌握路线。此外,在长途旅行期间,MMI导航系统将自动将奥迪充电站集成到路线规划中,包括自动计算的总行驶时间和充电时间。用户还可以通过奥迪应用程序搜索下一个奥迪充电站。充电期间,奥迪应用程序将显示汽车的充电状态。

奥迪推出品牌专属充电站 拓展在华高端电动出行生态系统

  中国综合充电解决方案

  除了奥迪品牌的专属充电站,四环品牌还为中国电动汽车客户提供涵盖家用和公共快速充电场景的全面充电解决方案。

  在家用充电方面,奥迪为客户提供免费的奥迪品牌充电墙盒以及专业的调查和安装服务。墙箱功率可达11kW,可通过奥迪应用程序控制并与其他指定车主共享。客户只需插入充电枪即可随时充电。

  在公共充电方面,奥迪App支持访问国内多家充电服务运营商。此外,客户还可以享受代客充电或移动充电汽车服务,或使用奥迪经销商的快速充电站体验高质量的充电服务。

  在此基础上,奥迪还携手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及其合作伙伴加缪,不断扩大其公共快速充电网络。截至今年10月,加缪在中国已建成912个超级充电站和8200多个充电终端,覆盖中国135个城市。目前,奥迪应用程序已覆盖总计25万个公共充电桩。

  随着电动化转型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奥迪正在引领中国乃至世界可持续出行的未来。奥迪一直致力于围绕客户需求打造创新产品和优质服务,为客户带来卓越的体验之旅。

推荐阅读

网友评论

该文章暂无评论

热门汽车资讯

最新汽车资讯

评论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