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本田中国销量五连跌,7月仅售4.4万辆的背后

作者:综合 2025-08-08 11:00:27 来源:汽车之讯

  近日,本田中国发布最新销量数据:7月终端汽车销量仅为44,817辆,同比下降14.75%。这已是本田在中国市场连续第五年销量下滑。

本田中国销量五连跌,7月仅售4.4万辆的背后

  今年1-7月,本田累计销量为359,969辆,同比下滑23.16%。与2020年162.7万辆的巅峰相比,本田2024年全年销量已跌破百万大关,仅为85.23万辆。

  曾经的中国市场宠儿,如今在新能源浪潮冲击下艰难前行。

  连续下滑,数据背后的残酷现实

  本田7月销量不仅同比下滑,环比6月的58,468辆也大幅下降24%。销量连续下滑的轨迹清晰可见:2021年156.15万辆,2022年137.31万辆,2023年123.42万辆,再到2024年跌破百万。

本田中国销量五连跌,7月仅售4.4万辆的背后

  曾经的畅销车型如今风光不再。2025年6月,本田CR-V仅销1.72万辆,雅阁1.34万辆,皓影1.17万辆。思域销量更是跌至0.45万辆,曾经月销轻松破2万的盛况一去不返。

本田中国销量五连跌,7月仅售4.4万辆的背后

  横向对比更显残酷。当比亚迪月销32万辆、吉利20.49万辆、奇瑞18.1万辆时,本田已被中国品牌全面超越。

  电动化转型,缓慢的步伐与错失的机遇

  中国新能源渗透率已突破50%关口。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年6月,新能源车在国内乘用车零售渗透率达53.3%。然而,主流合资品牌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5.3%。

本田中国销量五连跌,7月仅售4.4万辆的背后

  本田在新能源领域的步伐明显滞后。2025年上半年推出的两款纯电产品东风本田S7和广汽本田P7,月销量甚至未过百。

本田中国销量五连跌,7月仅售4.4万辆的背后

  在电池技术路线选择上,本田同样未能跟上中国节奏。当宁德时代宣布2025年二季度量产固态电池的消息引发行业震动时,本田的电动化进程显得缓慢而犹豫。

  产品策略,失误连连的战场布局

  雅阁的遭遇是本田产品策略失误的典型案例。海外版雅阁配备的混动系统在中国市场被“腰斩”,仅保留燃油版和e:PHEV插混版。

本田中国销量五连跌,7月仅售4.4万辆的背后

  e:PHEV版本存在明显短板:缺乏快充功能,充电速度缓慢,对于没有私人充电桩的用户极不友好。价格上也缺乏竞争力,e:PHEV优惠后约17万,而同级凯美瑞双擎仅15万出头。

  6月销量对比鲜明:凯美瑞月销20,358辆,雅阁仅13,365辆。本田在关键车型上的决策失误,直接反映在销量差距上。

  行业环境,价格战与利润率下滑的双重夹击

  2025年的中国车市,价格战从第一天就已打响。5月,比亚迪突然宣布旗下22款车型降价,秦PLUS DM-i降至6.38万,海鸥智驾版仅售5.58万。

  整个行业陷入“量增利减”的困境。2024年,中国汽车行业整体利润率仅为4.3%,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降至3.9%,远低于全国工业企业5.6%的平均利润率。

本田中国销量五连跌,7月仅售4.4万辆的背后

  汽车经销商同样艰难求生。2024年,全国汽车4S店退网数量达4419家,亏损面不断扩大,能够盈利的经销商已不足四成。

  前路何在?转型关键期的生死抉择

  本田在中国市场的困境是系统性的:传统燃油车市场需求萎缩、电动化转型滞后、本土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

本田中国销量五连跌,7月仅售4.4万辆的背后

  本田计划推出广汽本田P7等新车型,但其关键在于能否通过差异化定价和技术升级提升竞争力。目前在建的两大新能源工厂(合计年产能24万辆)可能为后续增长提供支撑。

本田中国销量五连跌,7月仅售4.4万辆的背后

  李想预测,2025年新能源乘用车占比将达70%以上。面对这一趋势,本田需重新思考产品策略、技术路线和品牌定位。

  写在最后:中国汽车市场的新能源渗透率已突破53%,而本田等合资品牌的新能源车型渗透率仍徘徊在5%左右。这种悬殊差距,在比亚迪月销32万辆、固态电池量产在即的今天,显得尤为刺眼。

  传统车企的转型窗口正在关闭。当中国汽车行业整体利润率已降至3.9%,价格战成为新常态,留给本田们调整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推荐阅读

网友评论

该文章暂无评论

热门汽车资讯

最新汽车资讯

评论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