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2023哪些车企倒闭了?哪些车企要崛起?

2024-01-15 17:21:20 来源:汽车之讯

  2023年已经过去,在2024年的元旦,多家造车新势力陆续发布了2023年的年度业绩报告。

  理想汽车以37.6万辆位居榜首,紧随其后的是蔚来汽车,全年共交付新车160038辆。另一方面,小鹏汽车在2023年交付了141601辆新车,排名第四。尽管年交付量略低于零跑汽车,但近几个月来稳步增长。

2023哪些车企倒闭了?哪些车企要崛起?

  图片来源:网络

  然而,有些人高兴,有些人担心。

  广汽三菱在2023年的退出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从6月停产到10月24日最终官宣解散,这个过程可谓跌宕起伏。很多人对三菱的退出感到遗憾,这也反映了汽车市场的残酷。

2023哪些车企倒闭了?哪些车企要崛起?

  图片来源:网络

  汽车制造业的新势力也经历了一场残酷的洗牌。

  4月,连续有天机汽车因欠薪被关停的报道。天眼查平台显示,天极汽车屡次被强制执行,天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持有多家公司的股份被冻结。

2023哪些车企倒闭了?哪些车企要崛起?

  图片来源:网络

  最近一次股权冻结发生在12月6日,浙江电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即天机汽车)为股权执行人。被执行股权的企业为绍兴欣佳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被冻结股权金额3.89亿元。冻结期为2023年12月4日至2026年12月3日。

  汽车制造业也有受到负面影响的新势力,比如爱知汽车。爱知汽车于6月停产。目前,爱知汽车上海公司已申请破产审查。12月4日,爱驰汽车也因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和解协议,被上饶县人民法院列为失信债务人,限制高消费。

  其中,最令人遗憾的是,作为国内最早的造车新势力之一,威马汽车已经申请破产重组。

  最初的威马汽车与蔚来、小鹏、理想合称为“新势力四小龙”。经过几年的造车,威马获得了可观的融资,共完成了12轮融资。已公布的融资规模总计达到350亿元,投资者包括上海国资投资平台、上汽集团、腾讯投资、百度、红杉中国和红塔集团。2018年至2020年,WM电机的交付量相对客观,其年度交付量排名徘徊在新势力前四名之间。

2023哪些车企倒闭了?哪些车企要崛起?

  图片来源:网络

  然而,好景不长。困境的转折点出现在2022年,威马汽车频频传出降薪、停产、总部大楼延迟支付租金、经销商普遍退网等负面消息。到2023年,情况仍未好转,与威马汽车相关的多家公司的股权被冻结。

  今年10月,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申请破产审查,在业内引起轰动。申请破产重组的消息传开后,威马迅速发出通知函,表示不会躺平,将积极自救。近日,据天眼查消息,有限公司申请破产重整一案于12月27日在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威马汽车破产重组的结局目前未知,但回顾威马汽车过去的造车历程,不禁让人感叹。

  虽然有许多掉队者,但也有收割者。

  说到2023年新能源销量的领跑,比亚迪就不得不提了。去年11月,比亚迪售出30.19万辆汽车;1-11月,比亚迪累计销量267.2万辆,基本稳居全年销量榜首。

2023哪些车企倒闭了?哪些车企要崛起?

  同样,广汽埃昂在2023年11月也售出41567辆,前11个月累计销量434056辆,同比增长79.99%。此外,长安的深蓝已售出16157辆,吉利的极氪共交付13104辆。

  从直观的销量数字可以看出,传统车企已经逐渐抓住智能电动车的优势,开始抢占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增长的红利,对“蔚小理”实现了反超效应。

  对于新能源汽车,传统车企前期更多是持观望态度。2023年的明显变化是,随着新能源战争的蔓延,传统势力正在充分发力,其快速增长使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

  此外,以华为、小米、魅族为代表的手机厂商也在制造压力。

  12月28日,也就是小米正式造车的第1000天,小米召开了汽车技术发布会。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正式宣布小米首款汽车——小米SU7诞生。

2023哪些车企倒闭了?哪些车企要崛起?

  图片来源:网络

  华为的汽车制造业务也在不断发展。9月12日,华为与赛力斯合作推出的闻界新M7,截至年底,总订单量超过10万台。11月底,华为与奇瑞合作的Smart S7的预购量也超过了2万台。此外,华为汽车BU将被拆分,2023年,华为将广泛发行“英雄帖”,并与长安签署投资合作备忘录,邀请赛力斯、奇瑞、江淮、北汽公开股权。

  魅族也在为上火车而努力。11月底,星基魅族董事长兼CEO沈梓瑜宣布,将为魅族朋友打造专属DreamCar MX,并表示“魅族造车不会输给华为。”

  前面是传统车企的围攻,后面是“花小妹”的追击。“蔚小理”要想突围,难度确实很大。

  市场变幻莫测,成千上万的士兵和马匹抢夺了这座独木桥。随着新能源汽车制造赛道日益拥挤,未来谁将赢得“最后的入场券”?让我们拭目以待!

推荐阅读

网友评论

该文章暂无评论

热门汽车资讯

最新汽车资讯

评论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