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特斯拉中国大陆第1万个超级充电桩落地上海!充电网络建设刷新“特斯拉速度”

2022-12-26 12:32:17 来源:汽车之讯

  12月26日,特斯拉在中国大陆的第10000个超级充电桩落户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脚下,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拥有“万级”大功率直流充电网络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之一,助力中国“新基础设施”再上一个高峰,也为实现中国“双碳”目标增添了“动力”。

  到目前为止,特斯拉已经在中国大陆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充电网络,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它还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构建了“15分钟生活圈”,让“充电”既能实现与“加油”一样的“两快”优势,即“发现快、充电快”,又能赋予更多“省心省钱”的“两省”优势,让纯电出行体验赶超燃油补能,它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流行旅行方式。

  在仪式上,特斯拉中国区总经理龚玲分享道,特斯拉一直将“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转型”作为特斯拉人的目标,特斯拉中国大陆迎来了万个超级充电桩,标志着特斯拉中国正式进入“万级”超级充电网络时代,

  这一次,特斯拉在东方明珠电视塔入股数千股,这与特斯拉一直追求的“特斯拉速度、上海速度、中国速度”的精神是一致的。作为上海地标性建筑之一,东方明珠电视塔象征着上海的速度和高度,开辟了新的轨道,创造了新的生态,不仅创造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青春活力,也引领着海派市场的时尚潮流。

特斯拉中国大陆第1万个超级充电桩落地上海!充电网络建设刷新“特斯拉速度”

  全场景能量补充网络充电比加油更方便

  作为最早推动中国充电网络建设的企业之一,也是数量最多的自有充电桩,特斯拉于2014年在上海启动了中国第一个超级充电站的建设,并于2016年在北京完成了中国大陆第100座超级充电站,这开启了特斯拉充电网络建设的“加速度”。2022年9月9日,特斯拉第9000个超级充电桩落户湖南益阳,仅仅三个月后,特斯拉在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脚下,在中国大陆建造了第10000个超级充电柱,再次刷新了自己的“特斯拉速度”。

  经过9年的不懈努力,特斯拉在中国大陆已经建成并开通了1500多个超级充电站、10000个超级充电桩、700多个目的地充电站、1900多个目的充电桩。除了为数十万特斯拉车主安装的专属私人充电桩外,特斯拉还为大多数车主建造了家庭充电桩和超级充电桩,并辅以目的地充电桩,以第三方充电桩和通用移动充电器为补充的全场景充电解决方案,可以满足用户在各种车辆场景中日益增长的能源补充需求,构建“无忧充电、自由出行”的高品质绿色出行。

特斯拉中国大陆第1万个超级充电桩落地上海!充电网络建设刷新“特斯拉速度”

  截至目前,中国大陆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已完成全覆盖,在320多个地级市建立了广泛、纵横交错的充电网络。它也是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高地。它构建了一个“15分钟充电生活圈”,让特斯拉用户平均在15分钟内找到充电桩补充能量,就像在便利店购物一样,这比给燃油车加油更方便。

  公开数据显示,到2022年底,全国加油站总数预计将达到9.84万个。按照每个加油站平均20支加油枪计算,全国加油枪数量约为200万支,平均同比增长率为5%;截至2022年9月,中国充电桩总数达到448.8万个,同比增长101.9%,2022年第三季度,公交桩比达到7:1,即7人拥有一个充电桩。如果计入家庭充电桩,车桩比将低至2.56:1;与燃油车相比,同期车枪比高达125:1,即125人共用一支燃油枪。可以看出,与加油站相比,充电站数量更多,更容易找到,也更容易充电。

  除了充电网络的广泛建设,让用户“快速发现”,特斯拉还发挥自身高效、系统研发的优势,在“快速充电”技术上不断取得进展。据了解,特斯拉第三代超级充电桩的功率达到250千瓦。例如,如果Model 3充电5分钟,续航能力可提高约120公里。如果部分车型充电15分钟,续航能力可获得约250公里,可满足一周的日常通勤续航需求。在寒冷的天气下,借助特斯拉的“电池预热”功能,当车主导航到超级充电站或第三方直流充电站时,他或她将启动特斯拉的热管理系统,提前加热电池组,以确保车辆到达充电站时达到最佳充电状态,节省约25%的时间。

  来自北京的黄先生和他的朋友在特斯拉增压器站见面。他说:“特斯拉增压器太快了,不需要排队!”黄先生解释道,“现在充电,也就是说,一顿饭可以吃饱。我经常约朋友见面,晚饭后,电也满了。如果你赶时间,你会有足够的时间喝杯咖啡。我认为充电根本不是一件事。”

  特斯拉的充电性能在长途旅行中也非常出色。现在,无论特斯拉车主是去雪地里参观祖国最东经度的长白山奇迹,还是感受西部新疆霍尔果斯的异域风情,还是去最北的漠河追寻极光,或者在最南的三亚体验海天。特斯拉贯穿南北、横贯东西的能源补充生态系统,可以支持每一位特斯拉车主随意出发,让纯电动出行的体验远远超过传统燃油车所能达到的极限值,让无数不可能成为可能。

特斯拉中国大陆第1万个超级充电桩落地上海!充电网络建设刷新“特斯拉速度”

  2022年夏季,特斯拉车主展示了他们在长途电动拉力赛中驾驶特斯拉的经验。其中,从成都一路驱车2500多公里到达珠穆朗玛峰脚下,足迹遍布新疆的特斯拉车主春森证明,在长途和极端天气条件下,纯电动汽车不仅性能更好,而且在环境出行和能源补充成本等多个维度上都领先于燃油车。越来越多的特斯拉车主通过绿色出行跨越多个时区,在全国各地实现他们的梦想。

  省钱又担心特斯拉的能源补充成本仅为燃油车的十分之一

  特斯拉以“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转型”为使命,在其秘密宏大计划的指导下,继续践行创新设计思维和智能制造理念,不断优化车辆成本。在短短几年内,曾经价值百万美元的豪华纯电动汽车已经变成了20多万辆亲民汽车,使纯电动出行的能源补充成本成为传统燃油车的“零头”,仅为燃油车的十分之一,让车主高呼“真香定律”,从而推动更多燃油车车主选择和拥抱可持续能源,为绿色低碳经济的良性循环做出贡献。

  特斯拉车主林先生算了一笔账,之前的燃油车百公里耗油量约为10升。他一个月要跑大约1000公里才能上下班,燃料费是1000元;不过,Model 3更换后,它将在特斯拉增压器站充电,每月约200元。林先生强调,“特斯拉最近在全国40多个城市的超级充电站实施了分时定价。许多谷时电价可以便宜40%,甚至一半。一个月的充电只需100多元,只是燃油车的一小部分。”

  除了“省钱”,特斯拉还进行了智能突破,为用户创造“无忧”体验,成为燃油车之外的另一个“暖心”因素。在超级充电站方面,特斯拉不仅在线在特斯拉APP上拥有免密码充电账单支付、一键解锁地锁等功能,让车主减少操作步骤,真正实现“无感能量补偿”;特斯拉车载大屏幕导航还可以根据车辆到目的地的能源需求,自动计算和规划能源补充路线;值得一提的是,在特斯拉万桩落地之际,百度地图为特斯拉车主提供了满满的诚意。基于充电桩的实时动态数据,它为特斯拉车主提供了停车位级别导航、360度全景站点等专属高级解决方案,让每一次旅程都不必担心路线规划,远离焦虑。此外,它还为10000名幸运车主提供了配额超级免收费资格。

  除了用“智能”升级车主的“无忧”驾驶体验,特斯拉超级充电站也“智能”。一些特斯拉超级充电站也实现了Wi-Fi覆盖,车主可以在充电时间为自己“充电”,让追剧和玩游戏变得有趣。同时,它有一个自诊断程序,可以通过后台实时在线分析,提前预测设备的硬件和软件问题,配合维护工程师进行实时远程安全监控和故障诊断,确保设备能够安全稳定地为用户服务。目前,特斯拉增压器的可用率保持在99.96%以上,这一点一直在追求,但从未超越。

  结合超级充电网络,特斯拉也一直致力于推动建设高效、便捷、价格合理的家庭充电桩。以北京为例,家用充电桩价格约为0.4733元/千瓦时,特斯拉百公里耗电约13.5千瓦时,仅6.39元。在换算方面,每公里收费不到10美分。同时,针对中国家庭充电桩安装需要与小区物业、供电局等多方沟通的特殊情况,特斯拉专门培养了一批专业、行业领先、耐心细致的“桩安装”团队,为车主提供全过程专业服务,从早期的物业沟通到安装前的调查,到有针对性的安装计划,再到最终的成功安装和调试,这样整个安装过程可以确保车主放心。物业可以放心,真正实现“无忧”的充电体验。

  截至目前,特斯拉的家庭充电团队已协助近36.5万名车主和约8万个居民区,帮助客户从物业方获得安装许可,并最终完成了家庭充电桩的安装。在整个桩安装过程中,特斯拉提供了一站式标准化服务,彻底消除了用户“不知道流程”、“物业不好沟通”的担忧,确保用户最终“放心”。此外,特斯拉家庭充电桩不仅通过实时OTA更新确保家庭充电桩的稳定性,还通过后台远程诊断发现潜在问题,配合特斯拉的免费定期家庭充电检查服务,进一步消除设备隐患,以技术创新构建“无忧”客户的基石。

  《2021消费者报告》的最新调查发现,充电便利性已成为大多数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特斯拉的充电便利性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赞誉。在J.D.Power最近发布的《美国电动汽车充电满意度调查报告》中,特斯拉的充电网络已成为消费者满意度最高的充电设施。

  作为智能纯电动汽车品牌的先驱,特斯拉继续为充电“新基建”的快速发展做出贡献,并以“特斯拉速度”不断将电动汽车体验刷新到远超燃油车的新高度。除了尽可能提高充电效率外,特斯拉还在能源生产方式上寻求突破。目前,特斯拉已在拉萨和上海推推出光存储和充电一体化充电站,将阳光转换为电能,通过Powerwall储能设备存储能量,最终将存储的能量用于为车辆充电,从而实现清洁能源的本地配置优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特斯拉确信,太阳能作为最清洁、最可持续的自然能源,一旦取代传统化石燃料,将从根本上实现可持续能源利用的梦想。

推荐阅读

网友评论

该文章暂无评论

热门汽车资讯

最新汽车资讯

评论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