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特斯拉/华为也翻车!懂车帝联合央视实测,36款车智驾无一满分

作者:综合 2025-07-25 12:36:29 来源:汽车之讯

  近日,懂车帝联合央视新闻对36款主流车型进行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智驾实测。在封闭的真实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上,15个高风险事故场景被模拟还原:消失的前车、夜间施工区卡车避让、儿童横穿等。

特斯拉/华为也翻车!懂车帝联合央视实测,36款车智驾无一满分

  测试结果触目惊心:高速夜间遇施工+卡车场景中,仅47%的车辆能安全避让;儿童横穿马路场景通过率58%;消失前车场景超70%车型直接撞向事故车。

特斯拉/华为也翻车!懂车帝联合央视实测,36款车智驾无一满分

  即便表现最好的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X,在高速场景6项测试中也仅通过5项,城区场景通过率89%——依然未能“满分通关”。

  测试结果,行业底裤被撕下

  这场由懂车帝联合央视进行的测试,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前所未有。15公里真实高速公路被包下,覆盖36款主流车型,包含特斯拉、华为系、蔚小理等品牌。

  测试设计直击现实痛点:消失前车、夜间施工区卡车避让、儿童横穿等15项高风险场景,累计进行了216次模拟碰撞。

  夜间施工区成为“车企噩梦”。在模拟高速修路场景中,问界M9系统犹豫不决,最终以64km/h速度追尾;阿维塔07虽能刹停但稳定性不足。

  而“消失的前车”场景更是让超70%的车型原形毕露,包括问界、理想、比亚迪等新能源车企及奔驰、大众等传统品牌纷纷撞向假车。

特斯拉/华为也翻车!懂车帝联合央视实测,36款车智驾无一满分

  城区道路同样惨烈。“开进大转盘”场景通过率仅23%,特斯拉Model 3首次尝试就驶入人行道,小米SU7 Ultra和乐道L60则卡在护栏无法进入主道。

  面对“转盘内汇入”场景,多车对后方来车判断失误,碰撞频发,华为系多数车型未能幸免。

  营销神话,安全现实间的巨大落差

  测试如同一面照妖镜,照出了行业宣传话术与技术现实之间的鸿沟。走进任何车企发布会,“自动驾驶”“解放双手”“零事故愿景”等词汇不绝于耳。

  某些车企号称实现“端到端自动驾驶”,宣称车辆能自动规划路线,穿梭城市街道,精准停入车位。

特斯拉/华为也翻车!懂车帝联合央视实测,36款车智驾无一满分

  现实却给了这些宣传一记响亮的耳光。测试中,那些号称能应对复杂路况的智驾系统频繁“翻车”。

  更令人忧心的是行业隐秘的“甩锅机制”。当碰撞不可避免时,系统会在碰撞前最后一秒退出并将控制权交还驾驶员。

  懂车帝测试视频清晰记录了这一幕:车辆即将撞上障碍物的瞬间,系统提示“辅助驾驶已退出”,责任瞬间转嫁给驾驶员。

  这形成了完美的责任闭环:宣传时自称“L2.999,无限接近L3”;事故时称“系统已提前退出,责任在驾驶员”;最终车企免责,用户担责。

  争议漩涡,变量控制之争

  测试结果一出,立即引发行业震动。华为系车主首先发难,质疑测试中驾驶员疑似干预方向盘,打断系统自动绕行决策。

  变量控制成为争议核心。有网友指出,不同车型的跟车距离差异巨大:问界M9距障碍车60米,蔚来ES6达135米,直接影响制动时间。

特斯拉/华为也翻车!懂车帝联合央视实测,36款车智驾无一满分

  懂车帝迅速回应争议,在声明中强调:“驾驶员没有人为干预方向盘”,打断车辆向左变道的原因是AEB触发后导致NCA功能被抑制。

  懂车帝同时降低了测试结果的绝对性表述:“本节目仅代表事故模拟当时该车辆的碰撞结果,不代表其在所有辅助驾驶场景下的表现”。

  测试引发的震荡已超出技术层面。部分车企被曝向相关部门施压要求下架视频,但懂车帝凭借央视背书及原始数据留存,暂未妥协。

  技术瓶颈,感知失效与决策困局

  剥开营销包装,智驾系统的技术缺陷在测试中原形毕露。数据显示,感知系统失效是34.1%事故的主因,对静止物体识别这一基础能力成为行业通病。

  决策逻辑的缺陷更为致命。多款车型在测试中违背“让速不让道”的安全准则,强行变道导致邻道车辆险遭殃。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大模型决策的“黑箱”特性。一位工程师坦言:“大模型的决策过程是个盲盒,遇到同样问题,处理策略也不一样”。

特斯拉/华为也翻车!懂车帝联合央视实测,36款车智驾无一满分

  这意味着用户永远在驾驶一辆“薛定谔的智能车”——这次避开了障碍,下次可能径直撞上。

  夜间施工场景暴露了传感器融合的脆弱性:激光雷达车型因假车模型与真车雷达反射模式不同,导致识别失败。技术瓶颈还体现在系统冲突上,如AEB与NCA功能相互抑制导致的决策瘫痪。

  产业重构,从参数竞赛到安全优先

  尽管测试结果令人沮丧,但辅助驾驶产业仍在快速进化。2024年L2+级别渗透率达14%,预计2025年将跃升至30%,销量基盘从100万辆扩张至1000万辆。

  行业竞争逻辑正在重构。地平线提出的“智能驾驶价值公式”代表了这一转变:将传统“硬件配置×算法能力=系统性能”升级为“用户信任度=安心度×专业度×亲密度/夸大度”。

特斯拉/华为也翻车!懂车帝联合央视实测,36款车智驾无一满分

  技术路径正在收敛:感知能力随技术演进,架构由决策规划模型化向模块化端到端发展,引入多模态数据信息提升复杂场景解决能力。

  算力军备竞赛仍在继续。特斯拉以超过75Eflops的算力引领,我国部分车企已实现约10Eflops量级的智算中心搭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已发出倡议书,呼吁企业杜绝虚假宣传与过度营销,严格依据《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规范宣传。

  写在最后:当技术回归本质,安全责任重归人手,或许才是这场测试给行业与用户带来的最大价值。正如测试工程师所言:“安全的核心是知晓局限而非吹嘘能力”。

推荐阅读

网友评论

该文章暂无评论

热门汽车资讯

最新汽车资讯

评论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