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以“超级品质” 打造皮卡品质新基准线! 吉利雷达荣获“国际级品质创新—汽车工业巅峰奖”

2024-05-08 15:32:33 来源:汽车之讯

  近日,由国际汽车质量标准化协会主办的以“标准引领、制度创新、共创汽车行业未来”为主题的2024(第二届)国际质量标准化峰会暨中国汽车质量体系创新研讨会在京隆重举行。国际汽车工作组(IATF)、国际汽车监督局(IAOB)、美国汽车工业行动小组(AIAG)、法国IATF、以吉利雷达为代表的众多汽车行业领先公司以及政府机构的顶尖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汽车行业的技术创新和高质量发展规划。

  本次峰会以“标准引领、制度创新、共创汽车行业未来”为主题,旨在探索新技术下的质量体系标准创新,支持产业全球化、协同发展。吉利雷达凭借超越传统皮卡、媲美高端新能源乘用车的产品质量,成为首个获得“国际品质创新——汽车产业高峰奖”的皮卡品牌。

吉利雷达荣获“国际级品质创新—汽车工业巅峰奖”

  左1:国际汽车工作组主席詹姆斯先生

  左二:吉利雷达车辆质量部部长赵家品

  右一: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总工程师、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刘卓辉

  汽车学科创新奖由国际汽车质量标准化协会(IAQSA)、全国汽车联合工作组、IATF智能电动汽车行业高质量转型创新国际专家组设立,由IATF主席James Bruin亲自命名。James Bruin表示:“我们将推出国际质量创新奖|Peak Award,以表彰利用尖端技术进行创新的创新产品、组织和个人,同时充分考虑其潜在的风险影响。”

吉利雷达荣获“国际级品质创新—汽车工业巅峰奖”

  从“硬件定义汽车”到“软件定义汽车”,再到“场景定义汽车”。吉利雷达始终以用户为中心,聚焦用户使用场景,结合皮卡产品的高可扩展性特点,为多个行业在新生活方式、新业态中提供一系列独特的场景化解决方案。颠覆了传统燃油皮卡“伪乘”的现状,作为一款纯电动皮卡,首次实现了皮卡的“真乘”,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开辟了一条独特的道路。

  在技术质量方面,吉利雷达基于国内首个户外生态新能源架构,历时三年打造了M.A.P雷达瀚海平台。在这个平台的赋能下,吉利雷达推出了其最新的四驱产品——雷达地平线,它可以在4.5秒内从0加速到100公里/小时,最大涉水深度为815毫米,最大爬坡坡度为95%。同时,拥有全球首款21KW智能外放技术,不仅可以让用户实现多天连续电动露营,还可以让一些大功率户外工业设备自由使用,甚至可以在必要时为其他新能源汽车“充电”。此外,雷达地平线配备了可支持多达100台露营设备的智能接线盒,实现了产品与用户的深度连接,帮助吉利雷达成为国内皮卡和智能电力新技术应用的典范。

吉利雷达荣获“国际级品质创新—汽车工业巅峰奖”

  除了在技术和产品上精益求精,吉利雷达在电动皮卡的质量标准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在产品设计方面,吉利雷达已建立272项产品标准,全面覆盖整车、系统和零部件层面的开发。在产品评价方面,制定了《皮卡客户车辆评价标准》,包括13个主要评价项目和158个子评价项目。在产品检测方面,基于皮卡的使用场景,设计了21个不同的测试路段,包括自动停车区、斜坡路、巨石路,以确保车辆的出厂质量,全面保障用户的安全和体验。

吉利雷达荣获“国际级品质创新—汽车工业巅峰奖”

  在传统皮卡公司不太重视的服务质量方面,吉利雷达也实现了“超级”的领先。通过与吉利服务网络的战略合作,吉利雷达迅速完成了灵活高效的区域服务体系建设。同时,通过调整售后维修周期、定制车险等活动,

  我们打造了极具优势的RADAR CARE雷达高端品牌服务,为用户提供“雷达高端”的五大优势,让用户体验到更便捷高效的优质服务。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首次突破50%,迎来历史性拐点。中国汽车产业产销均创历史新高,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电动化的上半场向智能化的下半场过渡。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汽车工业的基础逐渐加强,中国品牌和产品的质量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国汽车系统深度融合智能新技术的质量创新成果得到了国际专家的高度认可。这既是行业面向国际化的入场券和新的竞争点,也是中国汽车行业发展新质量生产力、稳步前进的重要保障。

  吉利雷达不仅在产品、技术和服务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而且在质量管理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不仅为品牌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也颠覆了传统皮卡的质量标准,树立了行业发展的新模式。

  通过引领新能源皮卡新赛道,在新的生活方式和业态中为用户群体带来更多元化的拓展和可玩性,吉利雷达彻底改变了中国皮卡行业。凭借雷达地平线的高度创新产品,提升了皮卡车的户外趣味标杆。未来,吉利雷达将与行业同仁携手,通过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推广皮卡新能源,不断挖掘中国皮卡市场的巨大能量和潜力,为用户谋福利,为行业谋发展。

推荐阅读

网友评论

该文章暂无评论

热门汽车资讯

最新汽车资讯

评论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