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尤莱的屏幕又变黑了。

一位来自浙江杭州的王女士表示,她花了38万余元购买了一辆名为蔚来ES6的新能源汽车。提车仅12天,她发现启动汽车后,汽车的前进档和倒档都可以挂上。然而,中央控制系统和仪表板有一块黑屏,无法打开。结果看不到速度等信息,这让王女士不敢开车出门。
甚至,无论王女士按照程序重新启动,还是技术人员前来检查和维修车辆,他们都未能修复车辆。最后,车辆只能送到维修中心进行维修。
蔚来售后人员检查后告诉王女士,车辆黑屏是软件系统升级导致的。
王女士对结果不满意。毕竟,这是一辆2022年的新车。此外,她不禁怀疑自己在12天后购买了一辆存在质量缺陷的汽车。她提出了三个要求:第一,她接受更换,第二,她接受退货,第三,她需要确保未来不会出现黑屏。
不过,蔚来回应称,王女士的车辆确实存在CTC模块软件故障,目前已修复。故障不涉及车辆控制和电源系统。因此,车辆不符合“三包”更换条件,也不能保证未来不会出现黑屏。对此,我们只能尽可能进行补偿。

你知道,蔚来已经从车上摔了下来,黑屏也摔了两次。
此前,蔚来ET7的一位车主报告称,他即将提车。就在蔚来的交付专家在车内向他解释汽车功能时,车辆仪表突然显示“请靠边停车,低压系统故障”。然后车辆仪表变黑了,他直接进了配送中心。
很难不怀疑,蔚来在新车中频频出现故障问题。定位于高端纯电动品牌的蔚来产品质量能否承受得起价格,更不用说蔚来主打产品蔚来的“智能”卖点是否屡屡遭遇问题。
在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以“蔚小理”为首的造车新势力将“智能化”打造成不同于传统车企的核心竞争力,甚至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

据公开数据显示,到2021,威来将投资45.91亿元用于研发,同比增长84.6%,是三家“威小利”企业中投资最大的一家。除了最新NT2.0平台ES7、ET7和ET5的研发费用外,还包括全栈自动驾驶技术和动力电池相关领域的研发费用。
今年,蔚来继续加大研发支出。财报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分别为15.1亿元、21.5亿元和29.45亿元,合计达到66.05亿元。
根据今年第三季度财报,蔚来交付新车31607辆,同期净亏损41.108亿元。平均每卖出一辆车,它就损失了13万多元。

近几个月来,蔚来的销量增速有所放缓,甚至有所下降。乘联会10月新能源厂商销量排行榜显示,蔚来仅排在第10位,交付量10059辆,环比下降7.5%,比上月减少800多辆,月均销量勉强“破万”。
传统车企支持的“黑马”哪吒、零跑和广汽埃安继续对终端交付产生影响。蔚来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头部的格局已经被打破。与此同时,蔚来原本的“智能”优势也逐渐被竞争对手赶超。
由此可见,高额的研发支出带来了自行车成本的高企,毛利率持续走低。“智能化”并没有给蔚来带来很多销量转型,反而成为拖累。

尽管“猛虎在后”的局面让乌来不可能不着急,但“情报”的高昂成本和频繁但无法治愈的故障问题无疑是乌来身上的两座大山。
只有解决了问题,蔚来的“智能”之路才会一帆风顺。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