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邀您参加 | 第17届中国卫星导航运营商大会暨道路运输信息化峰会

2022-03-23 15:29:24 来源:汽车之讯

第17届中国卫星导航运营商大会暨道路运输信息化峰会

  1、 活动背景

  卫星导航技术是道路交通信息化领域应用最广泛、最深入的技术之一。提供定位、导航、驾驶行为监控等数据,全面监控车辆的实际驾驶状态,建立包含各种交通信息的综合数据库,提供全面有效的交通运输信息,为管理部门的监督调度提供决策依据,切实提高道路运营车辆的监控效率。

  随着5g商业化和“新基础设施”时代的到来,卫星导航技术正在加速与新一代通信、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视频监控报警等新技术的融合。进一步深化复合技术在道路信息产业中的应用已成为大势所趋。在此背景下,道路运输信息产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如何推进重型货物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设备的安装,如何构建和推广智能交通执法模式,如何实现北斗导航运营商服务商的转型升级,成为业界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

  为运营车辆安装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设备,提高交通安全生产水平和车险市场健康水平,已在江苏、广东、河南等省成功试点。然而,在没有强制性政策支持的情况下,如何争取资金支持,如何通过市场化或半市场化的模式推动设备安装,已成为行业热点之一。

  此外,“十四五”期间将是道路运输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卫星定位等技术,提高道路运输的效率、安全生产和执法水平,已成为转型升级中必须面对的课题。近年来,许多省市都在积极探索智能交通执法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例如,江苏省率先创新并运用“大数据+智能”手段,开发了“违章作业智能整改系统”,实现了对违章车辆的主动检测、智能跟踪、准确拦截和联合处罚。可以说,如何深化智能交通执法手段的应用、推广和普及,已成为交通执法部门的主要课题。

  在当前严峻的道路运输形势下,北斗导航运营商作为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与时俱进,实现转型升级,如何与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打造新的北斗服务生态系统,构建新的战略布局,已成为北斗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峰会将在第十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上隆重举行。作为世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北斗卫星导航将与产业上下游充分互动。本届博览会将聚焦智能汽车、车联网、数字家庭、智能终端、集成电路、汽车电子、工业互联网、5g和物联网应用、新显示屏、大数据存储和消费者生活等热点领域,展区总体规划将围绕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展开。同时,重点打造“专业化、特色化新”专区及相关系列活动,聚集全球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链1800余家龙头企业,展示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云计算等与新产业革命相关的前沿技术和最新产品,5g应用,万物互联,碳峰和碳中和。

  对于以上热点问题有想法和疑问的朋友,我们诚挚邀请他们参加第十七届中国卫星导航运营商大会和道路交通信息化峰会。在这里,我们将讨论道路交通信息化的最新热点和发展趋势。2022年5月17日至19日,在深圳会展中心,我们期待着您的到来。

  第十七届中国卫星导航运营商大会暨道路交通信息化峰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圳市人民政府牵头,中国卫星应用产业联盟联合主办,主题为“服务一体化、信息共生”,广东省北斗移动物联网产业研究院、深圳市智能交通产业促进会,由中国电力展览会、海旺文化承办。

  作为中国规模最大、最专业、最具影响力的道路运输信息化产业峰会,中国卫星导航运营商大会自2006年召开以来,已经走过了16年的历程。16年来,我们没有忘记初衷,锐意进取,致力于推动道路运输信息化产业发展,提高我国道路运输安全水平。多年来,斗争仍在继续。在春季和4月初,我们将共同参与盛会,规划未来。

  2、 时间和地点

  2022年5月17日至19日

  深圳会展中心8号厅·场馆区

  3、 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

  深圳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中国卫星应用产业联盟

  广东北斗移动物联网产业研究院

  深圳市智能交通产业促进会

  主办单位:中电展览信息传播有限公司

  深圳市海旺汇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中国交通信息中心

  交通运输部科学院交通安全研究中心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院汽车运输技术研究中心

  中五联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分公司

  全国商用车联网服务联盟

  城市工程车辆安全管理与服务创新联盟

  4、 会议重点

  1.组织机构权限: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圳市人民政府指导

  2.专业嘉宾阵容:行业名人、精英云集;

  3.论坛内容丰富:为期2天的行业趋势分析,40多条评论

  4.前沿热点话题:科技如何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服务;

  5.广泛的媒体传播:30多家行业媒体同时报道和传播。

  5、 参与者

  1.国家部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公安部)领导和专家;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运输厅(局)、交通运输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局、交通运输管理局、公交公司等有关单位;

  3.国内外商用车生产企业技术及采购负责人;

  4.智能汽车、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配套产品制造商;

  5.车联网服务运营商技术及采购负责人;

  6.道路运输客货企业;

  7.道路运输信息管理单位;

  8.来自高校、科研机构和金融机构的专家学者;

  9.车辆终端制造商/技术和设备供应商;

  10.政府和企业单位公务用车管理和采购负责人。

  6、 注册“代码”

   

  大会协商:

  何小姐18566655259

推荐阅读

网友评论

该文章暂无评论

热门汽车资讯

最新汽车资讯

评论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