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价格战打到自家门口:双车战略为何在电动时代集体翻车?

作者:综合 2025-04-16 11:59:07 来源:汽车之讯

  同一个妈生的亲兄弟,价格居然差出一辆五菱宏光

  日前,本田系两款纯电SUV上演的定价"悬疑剧",让吃瓜群众直呼魔幻。当广汽本田P7以19.99万元起售价登场时,隔壁东风本田S7的车主们正握着25.99万元的购车发票,感受着六月飞霜的酸爽。这场看似荒诞的定价闹剧,实则是传统车企在新能源转型路上集体焦虑的缩影。

价格战打到自家门口:双车战略为何在电动时代集体翻车?

  "同样的三电系统,同样的轴距参数,换个前脸就敢贵6万?"社交平台上炸锅的质疑,揭开了合资品牌在新能源时代的定价困境。东风本田S7最初定位于"高端纯电市场",试图延续燃油车时代"双车战略"的溢价套路,却低估了新能源消费者的精明程度。

价格战打到自家门口:双车战略为何在电动时代集体翻车?

  东风本田连夜祭出的"补差价"操作,堪称教科书级危机公关。但这场价值6万元的"价格跳水",暴露的却是更残酷的行业现实:新能源赛道留给传统车企的容错空间,正在以周为单位急速收缩。

价格战打到自家门口:双车战略为何在电动时代集体翻车?

  东风本田史无前例的"全员补差"政策,看似损失了短期利益,实则打开了新能源时代的用户运营新思路。在直营模式普及的今天,"价格透明"已成为新势力收割用户的杀手锏。传统4S店模式下,不同门店、不同时期的价差顽疾,正在摧毁消费者的信任基础。

  值得玩味的是,在P7上市前三天,某头部直播平台出现大量"等等党永不为奴"的弹幕。这种现象级消费心理的转变,倒逼车企必须建立更动态的价格管理体系。正如某新势力创始人所说:"在电动车市场,价格调整不应该成为新闻,而应该像手机系统更新一样平常。"

  这场风波最吊诡之处,在于本田引以为傲的"双车战略"在新能源时代遭遇的反噬。过去在燃油车市场,南北本田通过差异化定位收割细分市场的打法屡试不爽。但当电动化抹平技术差异,消费者开始用"参数放大镜"审视产品时,同质化车型的定价就变成了走钢丝游戏。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主流合资品牌的新能源产品矩阵普遍存在"三重复"现象:重复的技术平台、重复的配置组合、重复的定价策略。这种路径依赖导致的结果,就是自家产品在展厅里左右互搏。

价格战打到自家门口:双车战略为何在电动时代集体翻车?

  这场6万元的价格地震,实质是合资品牌电动化转型必经的刮骨疗毒。当大众ID.3在中国市场降价4.2万,当丰田bZ4X官降6万,传统巨头们正在用断腕决心重构价值体系。但比降价更重要的,是建立与新能源市场节奏匹配的决策机制。

  当00后消费者在直播间熟练对比着电耗数据和智能座舱芯片,当家庭用户拿着充电桩安装攻略和销售砍价,汽车消费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认知革命。这场本田定价风波中,最值得玩味的是准车主们在维权群里的对话:"我们不是不能接受降价,而是不能接受被当韭菜收割的屈辱感。"

价格战打到自家门口:双车战略为何在电动时代集体翻车?

  这种群体意识的觉醒,倒逼车企必须建立更透明的沟通机制。小鹏汽车最近上线的"价格保护计划",蔚来用户社区的"政策变更实时通报",都是对新消费关系的积极探索。在信息平权时代,诚意比套路更重要。

  点评:本田兄弟的6万元差价闹剧,看似是定价失误引发的公关危机,实则是整个传统汽车行业电动化转型的缩影。当造车新势力用互联网思维重构产业逻辑,当消费者拿着放大镜审视每一分钱的价值,所有车企都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现实:新能源赛场没有试错机会,每个决策都可能是生死抉择。

  这场风波中最具启示意义的,不是东风本田的补差价速度,而是市场给所有玩家上的生动一课:在电动智能时代,尊重消费者智商的企业,才能赢得未来。毕竟,当"叔能忍婶不能忍"都成为网络热梗时,没有哪个品牌能承受得起用户信任的崩塌。

推荐阅读

网友评论

该文章暂无评论

热门汽车资讯

最新汽车资讯

评论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