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专注、可靠、愉悦!宝马以智能科技打造专属驾趣

作者:汽车之讯 2024-11-27 16:27:06 来源:汽车之讯

  在全球数字化和智能化浪潮下,作为一直引领智能出行负责任的豪华车企,宝马集团将“以人为本、智能为纲、责任为先”作为未来出行愿景,坚持认为科技创新应服务于人,拒绝简单的技术堆砌与炫技,而是以宝马独有的方式整合所有技术,把设计和概念转化为独具特色的产品,为用户打造可靠、专注、愉悦的驾驶体验。

专注、可靠、愉悦!宝马以智能科技打造专属驾趣

  随着汽车智能化变革持续推进,智能座舱、高阶智驾、V2X等技术也在接连落地,宝马在汽车智能化方面也不断精进,依旧走在了时代前沿。即将进入量产阶段的宝马V2X技术,以及即将推出的最新宝马智能座舱,则代表了宝马在智能领域的领先实力。

  搭载宝马V2X模块的全新BMW 5系即将量产

  日前,宝马集团宣布将从2025年1月起生产搭载V2X模块的全新BMW 5系,而宝马V2X技术就是以人的安全为前提的“超视距”安全预警,搭载这项技术的全新BMW 5系,力图向用户传达“宝马的车,放心地开”的安全理念。

  据了解,宝马V2X技术依托直连通信,不受运营商基站覆盖范围的限制,使搭载V2X技术的全新BMW 5系如对讲机一般在无线通信范围内实时“对话”。

  目前,宝马的V2X技术可实现前车紧急制动预警(EBW)、闯红灯预警(RLVW)以及十字路口横向来车碰撞预警(ICW)3个主动安全预警功能。这些功能搭载于全新BMW 5系上,将使得该车在车辆主动紧急制动基础上再加强感知和碰撞预警能力,进一步提升驾驶安全性,提升社会交通的整体通行效率。

  近几年,随着L2级智能驾驶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车企将搭载L2级别的智能驾驶作为标配,但智能驾驶在给用户提供便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由智能驾驶导致的安全事故不断上演,智驾的安全性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

  对此,不同车企呈采用了不同的造车理念。宝马则在新技术的研发过程中格外重视人的安全性,强调所有落地技术都必须更加成熟完善,绝对不拿生命冒险。这次即将量产的宝马V2X技术,将有望重塑行业对智能驾驶安全性的认知。

  与此同时,V2X技术是实现高阶自动驾驶的关键技术之一,宝马V2X技术在5系上量产,将为宝马推进未来高阶自动驾驶提供先机。

  坚持打造“以驾驶乐趣为中心”的智能座舱

  除了创新V2X技术外,宝马多年来还持续升级迭代智能座舱,力求为用户打造“以驾驶乐趣为中心”的智能座舱体验。其中BMW iDrive历经20余年9次迭代,从最初的一个旋钮一个屏幕,到率先引入HUD技术,再到宝马首创的五维人机交互和一体式悬浮曲面屏,每一个时代的宝马都引领着智能人机交互的创新潮流。

专注、可靠、愉悦!宝马以智能科技打造专属驾趣

  最新一代BMW操作系统,全新升级了BMW智能个人助理,拥有更自然的语音交互、更快的响应速度,用户高频使用率超80%。新增的“可见即可说”功能,可通过语音唤醒多媒体娱乐、车辆设置和应用市场的信息并执行下一步操作。

  同时,得益于与中国本土合作伙伴的合作,近8成用户高频使用宝马车载在线导航,新增的3D视图模式、室内停车场导航和红绿灯倒计时,让导航更直观,视线更专注。

  由此来看,最新一代BMW操作系统所做的升级,基本都围绕中国用户的切实需求而来,目的是为中国用户打造高频使用场景下,好用即常用的智能驾趣。

  据介绍,宝马即将在2025美国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全球首发全新一代BMW智能座舱和操作系统,届时消费者将能够亲自体验这款颠覆性的创新人机交互系统。

  依托强大的研发体系,稳扎稳打

  无论是创新的V2X技术,还是不断迭代升级的人机交互系统,背后都需要强大的研发投入和过硬的技术支撑,而研发也是宝马持续领先的关键。

  研发是技术创新的根基,宝马在中国的研发体系具备全栈智能网联汽车软件开发能力,分布在北京、上海、沈阳、南京四地,覆盖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智能互联、数字化服务及设计等领域。其中,沈阳研发中心拥有宝马集团最先进电磁兼容实验室,也是业界首个兼具智能网联与电磁兼容测试能力的复合型实验室。

  此外,宝马还始终保持开放态度,持续深化产学研开放创新,与中国顶尖学府及科研机构、创新企业深入合作,共同带来领先的创新成果。据了解,目前宝马已牵手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以及腾讯、阿里巴巴、四维图新、华为等国内高科技企业,共同致力于创新技术的研发和合作。

  不断扩大的创新科技“朋友圈”和先进的研发体系,成为宝马集团依据中国消费者需求开发创新技术的源泉。

  通过深耕本土研发,相信宝马将继续引领智慧交通的发展,也能让智能出行更安全,让驾驶者真正体验到宝马纯粹的驾驶乐趣。

推荐阅读

网友评论

该文章暂无评论

热门汽车资讯

最新汽车资讯

评论
收藏